晋州市“三化”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擦亮乡村振兴底色
晋州市“三化”推进人居环境整治
擦亮乡村振兴底色
一、坚持多方共治,推进整治力量多元化
加强组织领导,制定《晋州市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考核细则》、《晋州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应急处置工作方案》,每季度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观摩拉练,营造良好的比学赶班超的干事氛围。压实部门责任,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,实现全市11个乡镇216个村垃圾清运网格化管理,做到村庄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全覆盖。全年日常、重点村庄创建、核查累计进行下乡督导、坑塘治理“回头看”检查140余次,印发各类通报28期,确保督导监管到位,实现全市506个坑塘治理长管长效,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。一体化推进治理,将村庄清洁行动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、村庄绿化美化、发展乡村产业、建设文明乡风等有机结合,促进外在美向内在美、持续美转变,进一步彰显整治提升实效。广泛凝聚共识,坚持干部带动、农民出动、社会发动、节点行动,重点发挥电视、广播、微信、抖音等媒体宣传教育作用,开展文明家庭评比、美丽庭院创建等多形式的评比活动,将村庄清洁纳入村规民约。注重引导农民转变不良生活习惯,通过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相结合,由表及里,培养农民群众健康卫生意识和环境保护理念。
二、开展四项行动,实现治理精细化
利用三年时间,按照“政府出资出料、群众投工投劳、百姓共建共享”建设模式,全域推进农村街巷硬化;在2021年完成71个村庄的基础上,2022年再完成86个,2023年实现全覆盖。硬化工作统一标准,严把质量,确保干一个、成一个、群众满意一个,有效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,解决一批农村遗留问题,打通村内“断头路”、疏通群众“心头路”,村庄亮化专项行动。安排专项资金700万元,按照“简单耐用、易于维护”的原则,根据亮化摸底情况统一采购一批直杆式、壁挂式路灯,镇村自行安装调试、自行维护。在公共亮化全覆盖的基础上,推动村庄亮化向小街小巷延伸,方便村民出行,提升村庄形象。供水改造专项行动。结合江水置换工程,对全市203个村庄进行供水设施改造,加装远程智能水表,可以进一步完善饮水安全基础设施,保障农村饮水安全,引导居民树立节水意识。“小三园”建设专项行动。制定《2022年晋州市农村“小三园”建设奖补实施方案》,安排专项资金640万元对符合标准的“小三园”的村庄进行奖补。按照标准不同,每座给予1500元、2000元、6000元奖补,鼓励各村全面整治废旧宅基,提升村容村貌。目前,全市已建设完成171个农村“小三园”,实现了美化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三、注重三个方面,推进治理成果长效化
确定差别化整治标准,对已经全部完成“五清”任务、基本实现干净整洁的村庄,重点引导农民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、完善长效保洁机制,进一步美化村庄;对面上基本完成“五清”任务的村庄,巩固成果、查漏补缺、由表及里,加快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;对没有开展或动作不大的地方,督促其迅速行动,不拖后腿。健全长效机制,突出清理死角盲区,由“清脏”向“治乱”拓展,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清洁、村庄周边清洁拓展。创新村庄清洁行动推进落实、宣传发动、督促激励、长效保洁等机制,确保行动决心不变、力度不减、标准不降,实现村庄由一时清洁向长效清洁转变、由突击整治向常态化开展转变,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。强化监督激励,通过检查督导、明察暗访、考核评比等进一步压实乡村责任,通过民众随手拍、举报、曝光等强化社会监督,通过通报表扬、奖励激励等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,凝聚起“环境关联你我他,齐抓共管靠大家”的社会共识。